5/16/2011

生命有价 自杀恐怖袭击的经济分析 (雷鼎鳴)

(剛外遊回港﹐本周信報無稿。上載 2005年舊稿一篇 ﹐聊作補償。)


      九一一后,世人蓦然发现自杀式恐怖袭击威力如此驚人,不过,恐怖分子本身要付出的代价也十分惨重。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作赌注,是否有点不理性?经济学家对一些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多会大感兴趣,因为这可考验他们可否為这些行為提供符合经济原理的解释,从而拓展经济学的疆界。

    事实上自杀式恐怖袭击绝非个别事件。1983年至2003年,总共便有315次自杀恐怖袭击,涉及462名恐怖分子、18个有特定目标的组织。近年多位有分量的经济学家及政治学家纷纷对这些袭击进行仔细研究,较重要的包括普林斯顿的古格爾(Alan Krueger)、哈佛的阿巴迭(Alberto Abadie)及芝大的披比(Robert Pape,著有Dying to Win一书)。有关恐怖分子的动机及特征等,现已基本上搞清楚。


宗教原教旨主义?

    不少人以为参与自杀式袭击的恐怖分子多是狂热的宗教信徒,例如信奉伊斯兰原教主义,袭击的目的也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倘若如此,他们愿意丢棄生命,也就不足为奇。缩短今世的生命,以换取来生更長或更歡樂的生命,成本效益可能十分合算。

    不过,近年的研究已发现这个看法十分错误。自杀式恐怖分子行动的目标,95%都十分世俗,与宗教无关。例如在披比研究过的个案中,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Tamil Tigers)在20年内,发动过76次袭击,目的只是搞分离主义。巴勒斯坦用自杀式炸弹对付以色列人,是要争回被占领的土地。大量阿拉伯人跑到伊拉克对付美军,是经典的民族主义行为。至于在美国的盟国中搞恐怖主义,更是策略性的做法,目的是逼使它们放弃与美国的盟约。其实伊斯兰的教义根本视恐怖活动为犯罪,恐怖分子怎能预期自杀后可得永生?宗教理由解释不了他们的行为。


既贫穷 学历又低?

    另一种常听到的说法是恐怖分子比较贫困,教育水平又低,贫困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生命的价值不高,缺乏教育则使他们较易受人操控,成为亡命之徒。这个观点也与事实不符。

    研究人员发现,恐怖分子平均的经济条件或教育水平,与其他人并无明显的分别,若勉强说有,则只能说他们的平均教育水准稍高于常人。例如用自杀炸弹的恐怖分子中,42%学历都超过中学。恐怖分子既非穷得生命无可恋栈,又非无知,为什么肯犧牲性命?

    又有一种说法,指恐怖组织计划周详,监控严密,若有成员畏死不前,破坏任务,则不但本人前景堪虞,其家人亦可能被殃及。若此说属实,有人愿意当死士发动自杀袭击,也不足为奇。


严密监控 不得不死?

    不过,研究发现,恐怖团体虽也有组织严密的,但现在的自杀式恐怖分子,大多数都是没有往绩的自發新手。他们有如普通人一样,喜欢看看球赛,赚点月薪,当个「住家男人」。盖达式的袭击,并不一定由盖达指挥,它甚至已变成一种运动(movement),欢迎别人自由模仿,自發进行。有些经济学家干脆认为这是不用付费购买的专营权。拉丹是死是活早已变得不重要,在恐怖主义者的世界中,他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既然上面的说法都有点问题,我们可怎样解释自杀式的恐怖活动?按经济逻辑而论,既然恐怖分子原意以生命作代价,交换一些他们想达到的世俗目标,那么生命便必定有价,而且价格有限。(倘若生命有无限大的价格,什么目标也不足够使人放棄生命。)

    生命有价这个观念,在经济学中并不陌生。几个月前,無线电视有一个财经节目,便特别介绍了我一位舊同事艾礼智(Isaac Ehrlich)有关量度生命价值的论文。艾礼智认为,量度生命价值最正确的方法,是看看某人最多愿意付出多少资源去保住自己的生命。例如,某人若被绑架,需要赎金才能活命,他最多肯出多少钱?(假设他能借到这些钱,但将来必须偿还。)又例如,很多现代人都愿意用钱及时间做运动或吃健康食品,以求减低死亡的机会率,他们也是在购买生命,但价钱并非无限大。艾礼智甚至推导出一条方程式,可用作估算不同背景的人性命有多值钱,将来或许在美国的法庭被用作在索偿案中的参考。


生命有价 且价格有限

    以上提到的绑架赎金一例,倒可帮助我们理解恐怖分子为何愿意自杀。假设某人拥有1000万元财富,但被绑架后需付5000万元赎金才能保得住性命。这时他便必须判断自己应否付这笔钱。若他决定付,便要向别人借入将来必须偿还的4000万。这意味着他在餘生中一定要不断做苦工,并且节衣缩食,过着无味的生活。

    好死不如賴活,他是否必会选择缴付赎金?未必!他会考虑到就算工作至死,也还不清4000万元的巨债,餘款可能要由其家人继续偿还。这样一来,他便要面对一个抉择,究竟不付赎款,即时了此残生化算,还是做牛做马地捱苦,并祸延子孫?他不一定选择付款。(若不用绑架一例,可把赎金看作用以救命的手术费,分析结果一样。)

    上述例子带出一些观察,某人若了无生趣,绝望悲观,而又认为牺牲性命可减少亲人朋友或同胞的痛苦,那么选择自杀并不奇怪。恐怖分子发动袭击,以身试险,显然不能把他们视作只顾私利之辈。他们行为弔诡之处,正在于在累及無辜罔顾别人生命的背后,竟也存在着利他主义的动机。

    恐怖分子相信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赶走敌人,取得民族自决,不用牺牲的同胞因而得以吐气扬眉。明乎此,打击恐怖主义的重要方针之一便是不能如他们所愿。不过,在近年恐怖主义者所涉及的18个斗争中,他们已在其中7个成功地达到逼使敌人撤军的目的(以色列人要离开加沙便是一例),另有5个还未能定论。自杀式袭击的成功率不可谓不高,难怪遏制恐怖活动这么困难。

    至于恐怖分子为什么与教育水准无明显的关系,也不难解释。教育水准高的人视自己生命的价值较其他人为高,所以不想放弃生命。但他们进行复杂的恐怖活动时,又较懂思考及较易成功,这又会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这些活动。这两种相反的作用互相抵销,所以教育水准的高低决定不了谁肯当自杀式的恐怖分子。


明報 200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