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5/2011

世贸能否捍卫自由贸易 (雷鼎鳴)

(這是2005年底的舊稿。本來以為本周可如常寫新稿﹐但外遊回來及剛病癒精神不夠﹐等下周才再寫。)



    港府主办世贸部长级会议,对打造香港国际都会品牌大有帮助。湾仔区商户虽无辜遭到暂时损失,但市民却可借此机会加深对国际贸易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认识,有助将来更懂得替自己在国际上找寻空间。

    加入世贸有什么好处?理论上,世贸成员国不能对其他成员国出口的货品徵收太高关税,成员国于是可享较公平的贸易机会。实际上世贸在保护公平贸易上是否成功,颇具争议。从经济学角度看,真正的自由贸易是最公平的贸易,若无政府或其他力量干扰,国际间的买卖都是你情我愿,合则交易,不合则拉倒,各自再找寻其他伙伴,没什麼不公平可言。但若政横府加干预,对某些国家产品强徵关税或实施懲罚性措施,则贸易不再自由,公平性便十分可疑。

    世贸组织虽有助推动自由贸易,从而加快全球化,促进经济增长,但保护主义却绝不会自甘退出历史舞台。现代保护主義喜欢穿上公義外衣,打造自己为穷人争取利益的形象。有关劳工及环保標准的争议,正是保护主义的重要发难点。

    所谓劳工標准,是富国某些利益团体指控穷国劳工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下,工时太长,所以认为若这些穷国不作改善,富国便可对它们的商品徵收懲罚性关税。环保標准情况相同,富国利益团体也认为穷国若不改善环境生态,也大可限制它们商品的入口。

    这些论点听来冠冕堂皇,但实质对穷国劳工十分不利!富国若对穷国强加自己的劳工及环保高标准,后者生产商品的成本便大幅上升,在国际贸易上失去竞争力,穷国的劳工也会失去职位。反之,富国的劳工及某些与穷国竞争的生产商便可兵不血刃的把对手解决掉,保住自己的利益。富国的消费者会因此而买不到较便宜的货物,但他们一般没有组织起来,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远不及工会或一些生产商会。

南韩经济学家 对农民反感

    事实上,当富国本身仍是处于低度发展的阶段时,它们也没有能力推行较高的劳工及环保标准,现在却要穷国做它们当年做不到的事,正是典型的富国利益团体的霸权主义。

    今次世贸会议,南韩农民是焦点之一。我请教过多位南韩经济学家,发现他们对这些农民十分反感。南韩地少山多,种植大米绝无相对优势,但工业却搞得有聲有色。有位南韩同事估计,若各国对大米的生产都取消津贴,南韩大米的生产单位成本,是美国的几倍。

    南韩是个保护主义程度很高的国家,对外来商品一直用政策排斥。南韩政府过去长时间都用纳税人的钱高价买入本国农民的大米再以低价卖出,又对外来大米徵收重税。南韩农民喝着保护主义奶水长大,但其消费者及纳税人却要负起买不到外国平价米及交重税的代价。最近南韩通过法例,容许外国大米进入,过去那些不愿转型到工业界工作的农民立时感到严重威胁。他们阻挠南韩立法不成功,便转移为要求美国欧盟取消农产品的津贴。

    他们这个诉求,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十分正确。美国及欧盟对农产品的补贴,干预了市场,造成资源错配,理应取消。但最有资格反对这些补贴的,却应是美国及欧洲的纳税人。南韩甚至是香港的消费者,却是买得到经别人津贴後较便宜大米的得益者,并無诱因反对。

    劳工、环保標准及大米补贴等议题虽然在传媒中较为瞩目,但其重要性却远不及世贸组织有关反倾销的条例。所谓倾销,用经济学严格的定义来说,是指某国卖出商品的价格,比它的边际成本还要低,愈卖得多便愈蚀得利害。根据世贸的反倾销條例,若甲国认为乙国向它倾销,甲可单方面未经世贸裁决便向乙徵收惩罚性关税,直至世贸有仲裁结果才另作别论。世贸每年要处理的投诉近九成与倾销有关,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什么乙国以低价卖东西给甲国,后者竟会反对?就算未读过国际贸易理论的,亦可得知买东西愈便宜便愈「着数」。有种说法是别人向你廉售商品,并非出自好意,当它佔据了市场取得垄断地位后,便立时会加价。这种说法对大多数反倾销的案例而言,几乎是必错无疑的。世贸谈得最多的是纺织品与农产品,这两种产品都属劳动密集,能够出口的国家多的是。若某出口商妄想以低价佔得市场後便可大幅加价,到时必被别国蜂擁而至的竞争者赶离市场。

有反倾销法 难捍卫自由贸易

    另一种说法是本国的某些生产商若得不到保护,便要被逐出市场。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国家就算如何落後,也总会有一些它擁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它们的责任便是要把资源集中起來生产有相对优势的货物,再与别人交换。自己若在某商品上竞争不过别人,改造别的可也!中国在70年代末仍一穷二白,生产力低下,但一搞国际贸易,并转而生产具有优势的劳动密集产品后,20多年间,实质生产总值竟上升10倍多!若对这些历史经验视而不见,经济搞不上去是活该。

    投诉倾销的原因,說穿了,只是一些国家内的利益团体不甘损失,也不愿在竞争中进步,转而组织起来游说其政府保护他们。至于广大的消费者是否因而受到损害,他们不用理会。

    在实际的贸易运作中,也没有多少国家笨得要向别国割价倾销。利用反倾销法的团体寻寻觅觅也找不出别人倾销的证据,它们竟把倾销重新定义。不少国家的出口商分明有超过10%的利润率,有钱可赚,也被投诉为倾销。这种指鹿为马的做法不见得能永远说得过去,保护主义者却又推出一个新意思,中国正在蒙受其害。

    加入世贸时,中国被迫接受了一个条款,即世贸不把中国看成是擁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它的含义是,中国就算出口价格高于成本,别人也可说你的成本是假的。他们可以用发达国家的工资及其他成本,强加到中国身上。若用发达国家的工资来计算中国的劳工成本,中国当然看起来是在倾销。近月中国商务部长到欧洲去,目的之一便是力争恢复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过,根据世贸与中国的协议,这条不公平条约在中国加入世贸后15年才會自动失效。

    有了反倾销法,我们很难认为世贸能有效捍卫自由贸易。近年来已不是富国才懂得利用反倾销法,其他国家由从来不用到大量使用,大家都在斗法。不过,露出一线希望的是,很多国家都各自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保证相互间不利用反倾销法投诉对方。世贸以外还要签这些协议,正好显示出世贸的不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