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2012

中歐人才比拼 (雷鼎鳴)


  2010年初諾貝爾獎得主經濟歷史學家伏格爾(Robert Fogel)曾撰文預言,到了2040年中國的GDP將會是世界的40%,而歐盟則只會佔世界的5%。若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今天歐盟的GDP比中國高出大約25%,將來卻變成等於中國的八分之一,變化不可謂不大。

  我們沒有水晶球,今天不可能知道伏格爾的預測是否準確,但作點分析也是可以的。



人才決定國家命運



  決定經濟板塊的大小,有人口、人才、資金、科技水平、制度等等因素。歐洲人口不及中國三分一,輸了一大截。中國資金積累已不少,直追發達國家,但資金來去如風,容易流動,很難說將來中國的資金多於還是少於歐洲。制度問題暫不分析,反正歐洲與中國各有優缺點。剩下來最重要的因素便是人才,尤其是青少年當中潛在的人才,他們是社會的未來棟樑,決定國家命運。

  歐洲的教育發達,暫時領先中國,但歐洲的失業率高,若社會中不少人長期失業,過去學懂的知識技能,也會因日漸失效而隨風而逝。我們不妨用西班牙這一較極端的例子作為比較的對象。

  西班牙政府投放在教育的資源等於其GDP4.3%,低於世界的中位數,但比中國要高得多。不過,西班牙的青少年失業率達到50%,如此高的失業率,就算教育水平不錯,恐怕也會埋沒人才。一個國家的青少年有一半失業,是資源的最大浪費,嚴重傷害國家元氣。



在中國找人才毫不困難



  中國政府對教育的投資率一向偏低,但家庭對子女的投資卻極為可觀,可補政府投資的不足。我這幾天在內地面試申請入讀科大的學生,深覺其讀書有成的年輕人數目眾多,個個青春煥發,意興飛揚,與西班牙或法國的不可同日而語。有了這麼多高能力的年輕人,中國將來的前途差不到那裏去。

但讀書成績優秀,不一定等於可以成材。在一孩政策下,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非常緊張,我的經驗中,一部分分數高的學生顯然是靠父母壓力催谷出來的,他們成材的機會不大。在面試中,我特別注意考生是否活潑開朗愉快。倘如是,他們的好成績很可能不是靠死讀書而來的,較為可靠,而將來出現精神病的可能性會減低。中國人口基數大,找這類有潛質的人才,毫不困難,這是歐洲無法比擬的。



(Sky Post   201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