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2014

華人是否更懂搞好經濟? (雷鼎鳴)


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是中國的高增長還會維持多久。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的答案涉及未來大半個世紀,甚至是一兩個世紀各國國力會取得怎麼樣的平衡。此乃悠悠大事,歷史轉折,當然要注意。今年中國的GDP,據世界銀行以購買力平價估算,可能會超過美國,人均收入也會突破10,000美元,但未來會怎樣?

過去幾年一直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可能會掉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此陷阱一般是指當一些國家的人均收入上升至5,00010,000美元的區域後,便會停步不前,增長大為放緩,拉丁美洲及部分亞洲國家都遇上過這種情況,總是無法爬出陷阱。中國也會有相同的命運嗎?


華人人口比例高 收入愈高


似乎不會。既然今年中國人均GDP已可突破10,000美元,而且高增長的態勢起碼在未來幾年都不會終止,那麼,這個陷阱看樣子是困不住中國了。若然如此,為甚麼很多國家受困,中國卻不會?


我這學期大部分時間都在北京大學的國家發展研究院訪問,這裏有不少熟悉的朋友,都在研究中國的經濟,可大家交流觀點。日前該院兩天內分別與國際貨幣基金及世界銀行合辦了關於中國增長潛力的研討會,有位與會者韋志超宣讀他的研究結果,倒有討論價值,或許對解釋「中等收入陷阱」有幫助。


韋志超引用過多項經濟界早已知之的實證研究,這些結果都顯示出一個國家若在歷史上(例如500年前或50年前)經濟表現好的話,那麼現在有較大的機會一樣表現出色。
所謂表現好,不只是說收入不錯,而是經濟增長速度較快,亦即從前跑得快的,現在也會較快。但韋志超本人較特別的發現是華人似乎善於搞經濟,其能力勝於拉丁美洲或亞洲等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人民。既然如此,我們大可不必擔心中國會受制於此陷阱。


華人真的比別的民族更善於搞經濟嗎?我不相信種族主義,只喜歡分析數據。韋志超用了兩組數據去支持他的觀點。一是把東南亞11個經濟體的數據找來,他發現在這些經濟體,華人人數佔人口比例愈高,其人均收入便愈高。他又將馬來西亞16個省的同樣數據找來,一樣發現,華人人口比例愈高,該省的人均收入便也愈高。


第二組數據該比第一組有價值,在同一國家內(馬來西亞)各省的制度與政策都接近,華人比例的作用卻依然顯著,值得我們重視這變數。但從方法學的角度看,華人是否真的如此能幹,也不能說是完全肯定的。例如,我們可以提出另外的假說,真相也可能是華人較懂得選好的地區去生活,一個地方經濟之所以表現優秀,不是華人比例較多所造成,而是華人都專門選擇經濟好的地方才肯定居,因果關係要倒轉過來


重視教育 推動高生產力


以現在有限的數據,我相信不易無爭議性地證明華人比其他人等更懂推動經濟。也許跑到東南亞的華僑,都是較肯冒險的人,否則他們不會離鄉別井做移民,這種冒險精神有利把生意做好,但他們並不一定能代表所有華人,留在內地的非移民不一定有同樣的冒險精神。


不過,若要賭一賭的話,我倒是相信華人的確較不少人等都更能推動經濟,原因不是他們基因有何優勝,而是華人社會多數極重視教育,此種文化除了猶太人外,似乎無人能及。家庭及社會肯投資在下一代的教育,生產力自會一代比一代進步,經濟便有動力。


中國未來是否迅速超越中等收入水平,核心問題是中國人民是否有大力投資教育。在家庭的層面,此種投資是積極的,所以我相信「中等收入陷阱」困不住中國

(Sky Post   201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