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2015

亞投行的國際博弈 (雷鼎鳴)


近日中國倡導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出現突破性的發展。美國一直阻撓其盟國加入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 對南韓及澳洲施壓尤重,但不料其老朋友英國突然於313日申請加入,接着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及瑞士亦紛紛遞交申請;本文執筆時,南韓與澳洲均已表明會再次考慮於331日死線前是否也會加入。美國顯然遇到了一次嚴重的外交挫折,其經濟圍堵中國的策略出現重大缺口,將來的歷史記載也許會把此次事件視為美國經濟霸權衰落的里程碑。

 

亞投行是怎麼一回事?其意義為何?2013 10 2 日習近平訪問印尼時首先提出這個概念;去年410日博鰲論壇期間,中國財長樓繼偉更進一步透露,中國要推動建立一個投資於亞洲基礎建設的信託基金;其後於1024日有21個亞洲國家在北京正式簽署成為第一批創始成員國;接着印尼、紐西蘭等5個國家又再加入,到本文執筆時,亞投行已有33個成員。

 

中國坐擁最多外匯儲備

 

亞投行的法定資本是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的目標為500億美元,實際已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中國不但是倡導者,也是明顯的大「股東」,預計一半資金來自中國,按照國際上多邊關係銀行的慣例,中國的投票權及話語權無疑地會最大。又因其資本總額在起步時已將高達1000億美元,而日本及美國主導性質相近的亞洲發展銀行(ADB)在經過多年經營及資金擴張後,資本總額才達1650億美元,亞投行未來大可與ADB 分庭抗禮;其實,ADB 批出的借貸並不算多,從1973 年至今,只共貸出稍多於500億美元。亞投行成立後,將來預計可用貸款、股權投資及提供擔保等形式振興在亞洲的交通、能源、電訊、農業和城市等發展。

 

為什麼多個亞洲國家及區域外的國家都一窩蜂似的視美國如無物般加入亞投行?亞洲與歐洲國家加入的誘因應有所不同。ADB 2009 年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從2010年至2020年,在基建、能源、通訊等項目上,亞洲需要約8萬億美元的投資,亦即每年的投資需求近8000億美元。ADB的財力遠遠不足以應付此等天文數字的需求,世界銀行行長金墉(美籍韓裔人,世銀行長必為美國人、ADB 行長則必為日本人)去年7月亦曾指出,全球的發展國家每年起碼要1萬億美元的基建投資,而私營金融機構對基建項目每年只能提供1500億美元的資金,亦是杯水車薪。有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缺口,而搞基建又是各國推動經濟發展的先頭部隊,亞洲諸國怎會不歡迎成立向她們提供低息借貸的亞投行?中國是世界上坐擁最多外匯儲備的國家,最有能力提供資金,坐上盟主之位毫不出奇。

 

但歐洲幾個國家,甚至是澳洲、紐西蘭等國為什麼也對亞投行感到興趣?亞洲的基建不會直接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但卻大有可能方便了國際貿易,這些國家也可間接受惠。不過,此等間接利益似不足以使她們違抗美國的指示,所以她們應另有盤算。對率先「叛變」的英國而言,她尚有其他的利益須要考慮。首先是英國極想保障倫敦可成為亞洲以外最大的人民幣交投中心,英國若是看好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前景,甚至在將來取代美元的地位(需時可能很長,但機會不低),便不會願意得罪中國,加入亞投行是順水人情。其次是英國頗有意圖在亞洲推銷新一代的核電設施,倘若加入了亞投行,在引導有關國家投資取向時,就算跟足亞投行的指引,也不難找到含蓄的但對己有利的方法。其實亞洲既有如此龐大的基建投資需求,正是商機無限,英國若非亞投行成員,在爭取這些投資項目時,便易變成局外人,吃虧是可以預料的。其他歐洲國家或澳洲恐怕也有此考慮,對每年8000億美元的商機垂涎欲滴。我們不應忘記,參加了亞投行意味着也要付出資金,付出愈多,影響力便愈大。這些資金理論上有利息回報,但利息恐怕會低得很。不過,付出一點資本便可爭取重大商機及改善與相關國家的關係,除笨有精。

 

美國錯判形勢

 

美國今趟如此失威,是錯估形勢,咎由自取。美國過去一直教訓中國,要她負起更多國際責任,現在中國眼見亞洲諸國欠缺基建投資的資金,把自己辛勤累積的外匯儲備拿一部分出來,正是盡了大國的責任,但美國卻是葉公好龍,反而大加阻撓,看在急需這些資金的國家,甚至是美國盟國的眼中,不難得悉美國是說一套做一套,口中說歡迎中國崛起,但骨子裏卻是在經濟及其他領域內積極圍堵中國。當然,美國阻撓行動的真正原因是害怕中國在亞太區的影響力增加,威脅其霸主地位,但和平的亞洲對基建有實質而強大的需求,美國又力不從心,不能提供足夠資金,自然被人置之不理。

 

中國方面,這次卻是漂亮地勝了一仗,使我們對其謀略不能不另眼相看。中國推動了金磚銀行後,又推出亞投行,背後實有一系列重大政策目標。

 

美國口頭上雖一直否認,但其遏制中國的策略,卻已是路人皆見。在經濟範疇上,美國最明顯的手段便是加入並主導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奧巴馬在今年1月的國情咨文演說中便明言,亞洲是世界增長最快的地區,美國要在此按照自己的意圖寫下遊戲規則。TPP的整個設計,便是聯同日本,千方百計把中國排斥在外,孤立中國。在軍事上,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偏幫日本,並在亞太地區布下重兵,已是不在話下。中國要維持經濟發展,須要保持國際貿易的暢通及保證能源運輸的安全,反制美國圍堵的方法之一,正是推出「一帶一路」策略,在陸路上建公路、高鐵,經古代絲綢之路打通中亞細亞,直達歐洲;海路上則以鄭和船隊航線為參考,與亞非等國建立海上運輸網絡。

 

不過,不少亞洲國家基建設施仍甚落後,甚至碼頭港口也不甚發達,中國若要打通「一帶一路」,不但要自己搞好基建,還要幫助其他國家改善其運輸能力,助人等於助己,所以中國有重大誘因樂見亞洲國家能把基建搞好。

 

香港金融業有貢獻能力

 

對中國更加有利的情況是中國能直接參與這些國家的基建項目,因為這樣等於替自己的企業提供商機,事成後還可方便她們與中國多做生意。中國的高鐵技術在世界上已處極具競爭力的領先地位,亦有技術替人建造港口碼頭,通訊技術亦不錯,但在輸出這些技術時卻時有遭到挫折。墨西哥去年反口不再要中國建高鐵,今年替斯里蘭卡建碼頭的項目中斷,不能不使中國重新評估國際上的投資形勢。別人中止與中國的協議,往往是因為其本土政治,但中國尚不懂利用國際上高標準的投資準則、環保準則及做好當地社會反應的評估,也是重要因由。但若有了亞投行,並乘機吸納了國際上的高標準守則,反而可使自己希望輸出的基建項目得到更高級的國際專業認可,投資的安全性能得到更可靠的保障。就算某些國家不購入中國的基建技術,把項目給予別國,中國也一樣可以獲取利益,別國基礎設施改善,可方便中國與她們進行貿易,中國市場可因而擴大。

 

亞投行可為中國輸出的基建項目提供保護傘外,亦可幫助提升中國在國際金融上的話語權。美國在二戰後能在世界上佔據霸主地位,其軟實力居功甚大,而軟實力中,又以其控制國際金融架構最為重要。在世界上,投資銀行往往可左右某些國家的經濟存亡,而投資銀行正是美國的「國技」。不但如此,世銀、IMFADB等機構,美國的影響力正是無遠弗屆。中國要建設軟實力,第一要旨便是在國際金融上按自己意圖寫下利己利人的遊戲規則,建立亞投行正可給中國提供這樣的一個機會。

 

把人民幣發展為國際儲備貨幣是符合中國利益的方向,亞投行對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可起到促進作用,如果某國要購買中國的基建,只要中國指明要用人民幣付款,該國自然要積累並持有足夠的人民幣。

 

從上可知,亞投行可替中國達成多個政策目標,突破美國的經濟圍堵,這也難怪美國如此緊張。但中國既然擁有巨額資金,不少國家亦求財若渴,美國要擋也擋不住。至於香港,對此國際局面的轉變,最適當的做法是順其勢找尋商機,今年預算案中財爺提出要積極研究加入亞投行的可行性,這取態是正確的,香港在基建上似無優勢,但在金融業上也許有貢獻的能力。不過,香港不是國家,別國是否接納香港,還有待觀察。


(信報   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