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2018

中國有條件打貿易戰 (雷鼎鳴)


  特朗普發動的中美貿易戰第一輪雙方已短兵相接,開打了,第二輪美方正在部署兵力,選擇戰場,中方也必然會回應。至於還有沒有第三輪、第四輪,現在還不知道。

  第一輪是小菜一碟,特朗普要對鋼、鋁及其製成品徵收關稅,但豁免了多個國家,中國的則不會豁免。這一輪的規模很小,因關稅並非施於所有鋼鋁產品,中方只有不足二十七億美元的產品要交稅,稅款只有四億美元左右。中方回應之道也十分克制,只對價
三十億美元的來自美國的水果、紅酒等徵稅,稅款約六點五億美元。

  美方已宣佈要對涉及六百億美元的從中國進口商品徵稅,但具體在那些項目徵稅,要在四月七日前才公佈。不過,一般估計,針對中方的戰略報告《中國製造二二五》中列出的高新科技項目,如信息技術、高鐵裝備、機器人等而制訂出來,換言之,美方是要壓制一下中國高新科技發展的速度,又或許美國部份科技界已視中國為競爭對手。中方是被動者,需要等待美方公佈才能制訂方案。

  這場貿易戰中國應如何博弈?貿易戰是真的沒有贏家的戰爭,傷敵八百,隨時自損一千,但若不報復,對方可能會擴大戰場,沒完沒了,所以必須反擊。反擊的原則應該有二:第一是要有克制,不胡亂擴大戰線,第二是反擊力道要稍大於對手攻來的一招,要使對方感受到痛楚。在第一輪的博弈中,中方似乎是採取這兩個原則。

  但與對手博弈一定要先知己知彼。中國其實有足
底氣打這場仗。表面看來,按美方數字,去年中國向美輸出五千多億美元貨物,而美方逆差竟達三千七百五十二億美元,中國是賺了,但其實不然,中國的輸出品很多都是把外來進口的半製成品組裝起來,產品的中國本土比重不高,所以上述的逆差不是中國造成的逆差,而是美國面對多個國家的逆差。若對中國出口的最終製成品徵稅,中國只用承受部份的損失。

  我們大可作最壞打算,假如美國要全面開戰,對中國出口的五千多億美元全部徵20%的稅,中國是否受得了?受得了的。假設中國出口商品中的本土成份只有一半,那麼二千五百億的20%便是五百億美元的稅款,相對於中國十二萬億美元的GDP,只是0.4%而已。

  中國過去不是靠國際貿易而迅速發展的嗎?沒錯,貿易對中國幫助極大,通過國際競爭的壓力,中國的企業不得不努力改善生產力,至今已有大成,而且在過程中,中國亦學懂了不少外國先進的管理與技術,現時羽翼早已豐滿,貿易對中國這麼大的一個頗能自給自足的國家,好處已減少,況且中國的科研體制已成形,早已從抄襲進化為創新了。

  也許這場貿易戰還會帶來點好處。這會提供更大的誘因,使中國貫徹一帶一路政策,開闢新的市場。中國投資高新科技及教育的比重也應提高。在市場競爭性方面,繼續拆牆鬆綁,使到新公司容易進入市場,會造成競爭氛圍,有利提高生產力,亦可替代因貿易減少而弱化了的市場競爭。


(Headline Daily 2018-4-6)